“就业群体的求职迷茫、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表明,当前零散的就业服务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市场需求,系统化、一体化的就业服务才是未来趋势。”

9月9日下午,中公教育(维权)(992607.SZ)董事长李永新发表上述观点,并正式宣布公司战略升级,将由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调整为“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”。

中公教育宣布战略转型的一大背景是,近年来,国家陆续出台促进就业相关政策,将就业和新型人才培养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。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、人口结构的演变和新就业形态的不断涌现,就业服务市场也正快速步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。

与此同时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将增大劳动力市场的波动,叠加每年有上千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,已就业人群面临就业不充分和再就业问题,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发生改变,客观上对就业产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
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、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叶齐炼在发布会上称,就业压力的缓解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,需要民办教育与政府、高校和其他社会力量协同,共同关注和做好促就业工作。

AI是撬动未来就业服务变化的一个重要支点。李永新认为,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行业带来了新变化,尤其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招聘行业。

在具体操作上,首先建设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,在中公原有的基础之上,在300多个地级市、2800多个县的网络渠道布局轻资产网点,提供就业的信息对接。

第二,推出“AI+就业”服务平台,通过垂直化的场景应用,提供职业路径规划咨询、成长蓝图、人才测评和精准就业与岗位推荐等服务,将个人及企业职位数据化,以实现供需匹配。

事实上,中公教育的战略转型早已有迹可循。在2023年上半年财报中,该公司首次公开战略定位调整,并表示为大学生、大学毕业生及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提供就业培训服务。

“就业”在这份半年报中被大篇幅提及,包括国家将稳就业提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,以及多地密集出台的促就业政策,由此催生多样化的培训需求,为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市场空间。

以公考培训起家的中公教育,在疫情期间业绩遭受重挫,也是在那时开始加大职业技能与就业培训。于2021年底成立职教事业部,不再局限于原有to C(用户)业务,将根据当地职教情况,面对高校、企业及政府开展业务,聚焦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等。

成立职教事业部两个多月后,中公教育成立全资子公司,独立运营职业教育相关业务,以新的团队构架进入职教市场。2022年5月,上线泛职业提升平台——中公优职。6月,上线企易学堂APP,加速布局企业培训赛道。

从该公司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来看,公务员招录培训仍是营收主力,2024上半年,该业务创造营收7.29亿元,占比50.34%,同比增长17.98%。上半年总营收14.48亿元,净利润1.16亿元。

相比另外两家公考培训巨头粉笔、华图教育,中公教育在业绩上也感受到压力。粉笔2024半年报业绩首次超过中公,创造营收16.3亿元,净利润2.78亿元。华图也在近年掉队奋起直追后正式赶超中公,上半年非学历培训业务营收14.88亿元,利润总额为1.57亿元。

但在中公看来,对于公共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来说,招录类、学历提升类、技能培训类市场是规模有限的细分市场,面向广大职业院校、企业行业的产教融合、人力资源服务则是规模上千亿元的大市场,且是竞争尚不激烈的“蓝海”市场。

仅以数字经济专业为例,2023年全国有6000多所职业学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,专业布点超过2.5万个,增设300多个数字经济领域新专业,这些院校和学生需要高质量的课程、教材、师资、实训基地等,对于第三方职业教育平台需求强烈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